一、如果被判缓刑能出市吗
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出市,但是应当报请考察机关批准。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在考验期间犯罪分子没有违反规定的,则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且会公开予以宣告。
《刑法》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缓刑和死缓有何区别
缓刑和死缓虽然都是缓刑,但是两者性质完全不同。缓刑是一种附条件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而死缓是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刑罚执行制度。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前提不同。
缓刑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而死缓是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为前提。
2、执行场所不同。
缓刑是把犯罪分子置于社区里进行社区改造和矫正;而死缓犯是将犯罪分子关押于监狱进行教育改造。
3、考验期不同。
缓刑的考验期受原判刑罚的长短而不同,但是都在5年以下;而死缓的考验期是固定的,即2年。
4、法律后果不同。
缓刑考验期满之后,如果没有违反相关条文,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并进行公开宣告;而死缓则是在考验期满之后,没有故意犯罪或被发现漏罪的,可能被减为无期徒刑,甚至是有期徒刑。当然,如果缓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都违反了规定,前者将被撤销缓刑,而后者将被执行死刑。
缓刑就是暂缓执行,一般被判了缓刑的犯罪分子是可以不用坐实刑的,只要在缓刑期内表现良好,那么之前所判的刑期就可以不用再执行,如果要离开本地就一定要获得执法人员的认可,确定可以的才可以出市,如果未申请成功是不能私自离开的。
北京刑事律师王学强法学理论功底扎实 ,工作认真细致 ;与法学界联系广泛 、密切,紧密结合法律理论和实务;对重大疑难的案件诉讼经验丰富 诉讼技巧运用娴熟。 执业以来办理了众多典型疑难案件和复杂法律事务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北京时间》以及《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 、《凤凰网》、《中国网》等都曾进行过多次报道和介绍 。关于如果被判缓刑能出市吗?的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强律网北京刑事律师。
相关内容:非法拘禁缓刑适用条件有哪些
无论是怎样的犯罪,只要其符合刑法中规定的缓刑的条件,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处缓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非法拘禁罪缓刑的相关内容。强律网将在下文中为您带来非法拘禁缓刑使用条件有哪些,帮助你了解相关知识。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犯罪情节主要包括:
(1)、犯罪性质,由于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此,对于性质严重的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如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
(2)、犯罪主观方面,对于犯罪的目的、动机恶劣,犯罪主观恶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适用缓刑,如惯犯、累犯或者历史上有犯罪前科的。
(3)、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对于犯罪手段残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十分严重的罪犯,不宜适用缓刑。
2.悔罪表现。悔罪表现主要包括:
(1)、认罪态度。认罪态度主要是犯罪人犯罪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是否从内心感到悔悟,并且通过积极坦白与交代而表现出来。
(2)、是否有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反映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有所减弱,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成为用缓刑的参考因素。
(3)、有无犯罪中止或者犯罪后积极退赃等情节。
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主要是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得出的结论。
因此,确定犯罪人适用缓刑后是否会再次发生危害社会的行为,首先必须从犯罪分子主观恶性方面进行考察。对于主观恶性不深,悔罪表现又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且从言行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真实愿望。
非法拘禁罪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同时大家也要注意适用缓刑的不能是累犯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并且缓刑可以是在宣判的时候就适用,也可以是在服刑一段时间后适用。成功的缓刑意味着原判刑罚不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