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是公司套路算犯罪吗
明知公司实施套路犯罪,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但法律及司法解释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1.制作、提供“套路”方案、规划骗局的;
2.组织发送“贷款”信息、广告,吸引被害人“借款”的;
3.提供资金、场所、交通工具、银行卡等帮助的;
4.帮助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5.协助制造资金走账流水的;
6.协助办理公证的;
7.担任法律顾问,协助制造证据、捏造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的;
8.协助套现、取现、不动产过户等,转移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
9.其他符合共同犯罪的情形。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公司犯罪和个人犯罪有什么区别
公司犯罪和个人犯罪的区别如下:
1.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单位犯罪具有特定的程序性,即符合单位决策程序,是它与自然人盗用单位名义或擅自以单位名义进行的犯罪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因而,单位内部成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认可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一般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同时按照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必须为了单位的利益。单位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通常归单位所有,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多为自然人个人所有。
2.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行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是认定单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都是单位犯罪。
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单位只对其在业务范围内或与业务相关的活动范围内的行为负责,但如果与单位的业务活动并无实质的关联,则一般不应视为单位行为。
三、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如何认定
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如下:
1.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2.控股股东,是指有限公司中出资额占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股份公司持有的股份占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持有股份的比例虽不足50%,但其表决权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3.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员。
四、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以单位为形式;
2.单位犯罪在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而实施犯罪;
3.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要求,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并且由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
关于公司套路算犯罪吗的问题,回答是员工明知还帮助公司套路就算犯罪。公司犯罪和个人犯罪的区别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希望本篇文章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强律网网专业律师。
北京刑事律师王学强法学理论功底扎实 ,工作认真细致 ;与法学界联系广泛 、密切,紧密结合法律理论和实务;对重大疑难的案件诉讼经验丰富 诉讼技巧运用娴熟。 执业以来办理了众多典型疑难案件和复杂法律事务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北京时间》以及《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 、《凤凰网》、《中国网》等都曾进行过多次报道和介绍 。关于如果是公司套路算犯罪吗的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强律网北京刑事律师。
相关内容:法律中逃税罪是单位犯罪吗
考虑到打击逃税犯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同时有利于促使纳税义务人依法积极履行纳税义务,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改成了逃税罪。那逃税罪是单位犯罪吗?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让强律网来为你做详细解答吧。
一、逃税罪是单位犯罪吗
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二、认定逃税罪的标准是什么
1、认定逃税罪,要注意准确认定其客观方面,即逃税行为的认定。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对这一类行为比较好理解,与刑法条文修改前的偷税具体手段无大的区别,常见的如: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涂改等;未经税务主管机关批准而擅自将正在使用中或尚未过期的账簿、记账凭证销毁处理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2)“不申报”,是指不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这也是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的一种常用手法,情况要比前一类复杂一些。主要表现为已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实体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或者已经办理纳税登记的法人实体有经营活动,却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行为等。
2、认定逃税罪,需要注意逃税罪的初犯只要满足法定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满足以下三个先决条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
(2)缴纳滞纳金。
(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修正案规定,对逃税罪的初犯在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后,还应当由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才不追究刑事责任。
三、逃税罪应该怎么判?
从刑法对逃税罪的处罚规定来看,逃税罪的量刑标准是: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构成逃税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纳税人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的,构成逃税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信大家此时已经知道,法律中规定自然人可以构成此罪,而单位也是可以作为此罪的犯罪主体,因此可以肯定的说逃税罪也是属于单位犯罪的。而要是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采取的就是双罚制,即既要对单位进行处罚,同时也要对方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