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唆他人犯罪如何判决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共同犯罪是刑事犯罪的常见类型,共同犯罪是由两个以上的犯罪分子共同故意实施的,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如果构成了犯罪的,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教唆犯罪的人是属于教唆犯。因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教唆他人犯罪构成什么罪
一般教唆别人实施什么犯罪,就构成什么罪,教唆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如教唆他人杀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教唆他人偷盗,就构成盗窃罪。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教唆犯所预期的教唆结果没有发生,教唆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还不完全齐备。在这种情况下,教唆犯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的特征,应视为教唆未遂。但对于教唆犯不能一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或减轻。
教唆犯是犯意的发起者,如果某一行为属于实行过限行为,实行过限犯罪人应当对其犯罪行为引起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若教唆犯已经预见可能发生过限行为的情况下,未能有效阻止的,应当对实际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罪责。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未成年人理应是我们这个社会呵护、帮助、教育的对象,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三、唆犯罪与暴力犯罪,谁更重
教唆他人杀人的,被教唆人实施了杀人行为的,谁判得重要依据具体的案情确定,如果教唆人在杀人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有可判得一样重。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教唆犯有未遂吗
教唆犯罪有既遂未遂。教唆他人犯罪的,属于教唆犯罪。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属于教唆犯罪的未遂,此时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教唆他人犯罪的,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教唆他人犯罪如何判决?上文中已经给出了解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教唆人是未成年人的话,此时需要对教唆人从重做出处罚。但要是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可以对教唆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点击页面上的按钮进行咨询。
北京刑事律师王学强法学理论功底扎实 ,工作认真细致 ;与法学界联系广泛 、密切,紧密结合法律理论和实务;对重大疑难的案件诉讼经验丰富 诉讼技巧运用娴熟。 执业以来办理了众多典型疑难案件和复杂法律事务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北京时间》以及《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 、《凤凰网》、《中国网》等都曾进行过多次报道和介绍 。关于教唆他人犯罪如何判决?的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强律网北京刑事律师。
相关内容:成立教唆犯需要具备的条件
教唆犯是指故意,劝说,威逼利诱他人去犯罪的一种违法行为。作为一个守法好公民,这是不对的,具有下列违法犯罪条件,会被起诉成立教唆犯。
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具备能够承担刑事责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否则这个人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
2:教唆犯必须具有教唆行为,教唆犯的目的是让被教唆人犯罪,做违法事情,如果教唆人教唆被教唆人的犯罪罪名成立,被教唆人已经构成犯罪事实,那么两者构成共同犯罪,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罪,但是教唆人实行了教唆行为,那么教唆人的教唆罪名成立,教唆犯承担刑事责任。
3:教唆罪名成立的形式没有限制,包括口头刑事教唆、以书面的形式教唆的,还可以是某些暗示性动作,像手势动作等,但是如果教唆犯在教唆的过程中已经使得被教唆人丧失自由的程度,那么教唆犯就是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必须是教唆他人犯罪为特定的犯罪行为,如果是些不特定的犯罪的,是很难被认定为教唆行为,教唆行为不要求行为人有具体特定的时间地点手段等。
4:是故意教唆行为,教唆犯只能是故意教唆,具有故意行为,过失是不被认成为教唆犯的,教唆犯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会使得被教唆人产生犯罪行为,教唆犯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被称为故意实施犯罪,教唆犯教唆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已经有犯罪意图的人就不能被称为教唆对象,但是如果有行为人明知他人有某种犯罪倾向的,但是还是在旁边煽风点火,帮助行为人坚定犯罪动机的,并且行为人构成犯罪了,则不能被称为教唆犯,是叫帮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