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规定醉驾能否判缓刑的法律问题,本网VIP智库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法律规定醉驾能否判缓刑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醉驾行为在我国也是属于比较严重的行为,不仅仅属于交通违章,同时也构成了刑事犯罪,即危险驾驶罪。因此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比较重的了。那在对醉驾行为人处罚的时候,一般醉驾能否判缓刑呢?我们一起通过下文进行了解吧。
一、醉驾能否判缓刑
醉驾被判处拘役适用缓刑的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若醉酒驾驶的犯罪分子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的,则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下对其使用缓刑,如是否属于自首、是否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认罪态度是否良好等。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应积极向法院陈述辩护为自己争取缓刑的机会。
综上,如果醉驾的犯罪分子符合了上述条件,那么是很有可能判缓刑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该怎么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肇事的被告人除罪过小、罪过较小,还应当具有悔罪表现。那么,什么表现才是“悔罪表现”。结合交通肇事案件的特征,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肇事后是否主动报警、积极施救、保护现场、将损失限制在最小。根据有关交通法规,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对伤者施救、主动报警、保护现场、配合有关机关处理事故是他们的义务。
2、肇事的驾驶员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向事故处理部门陈述肇事的具体情况、原因,不推卸责任,不违心规避法律。做到这一点,是被告人认罪、悔罪的表现,否则不能认为是悔罪;
3、在事故处理中,肇事的驾驶员及其家人要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损失。在交通肇事案件处理中,常常遇到被告人表达愿意赔偿,但却不做出赔偿的具体行动,都不是积极赔偿的表现。综上,只有具备上述三点才能认为是具有“悔罪表现”,不具备悔罪表现的,不宜适用缓刑。
醉驾行为虽然会构成刑事犯罪,但所幸这样的罪刑是不太严重的,因此《刑法》中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一般是处拘役并处罚金,从这点上来看醉驾是很有可能被判缓刑的。通过上文的解答,大家此时应该对醉驾能否判缓刑这个问题了解了吧。在诉讼过程中,其实还可以委托专业的刑事律师来帮助进行缓刑辩护。
以上就是关于法律规定醉驾能否判缓刑的相关法律问题解答,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咨询VIP智库专业刑事辩护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