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规定猥亵幼儿怎么判?
法律规定猥亵幼儿将会按照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猥亵儿童犯罪构成是什么
(一)猥亵儿童罪的概念
猥亵儿童罪,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
(二)猥亵儿童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隐私权和精神纯正权。
2、犯罪客观
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刺激或满足性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
猥亵的手段如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等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
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猥亵儿童罪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是什么?
我国法律规定猥亵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未满14周岁的男孩和女孩。
“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而关于妇女年龄的界定,并无相关司法解释加以确定,因此在刑事司法领域,都将妇女的年龄扩大解释为已满14周岁,司法实践中亦是如此。
猥亵儿童罪的社会危害性毕竟不能和强奸罪相提并论,所以在量刑方面自然也就要比强奸罪的处罚轻得多。在认定本罪过程中,除了查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即“明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而实施猥亵,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这个罪名已经被强制猥亵、侮辱罪取代了。《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修改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规定猥亵幼儿怎么判,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已经给出明确解答,强制猥亵儿童的,按照我国法律当中的规定,应当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的。如果对于该问题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提供专业法律知识服务。
北京刑事律师王学强法学理论功底扎实 ,工作认真细致 ;与法学界联系广泛 、密切,紧密结合法律理论和实务;对重大疑难的案件诉讼经验丰富 诉讼技巧运用娴熟。 执业以来办理了众多典型疑难案件和复杂法律事务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北京时间》以及《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 、《凤凰网》、《中国网》等都曾进行过多次报道和介绍 。关于法律规定猥亵幼儿怎么判?的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强律网北京刑事律师。
相关内容:是否构成猥亵罪如何判断
猥亵罪对强制猥亵妇女、儿童还是男性的构成虽然未规定“情节严重”之要件,但不能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强制猥亵妇女儿童及男性的行为亦视作为犯罪。那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构成猥亵罪如何判断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是否构成猥亵罪如何判断
?
关于猥亵罪的认定,一般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猥亵罪与一般猥亵
首先,要将强制猥亵他人行为与非强制性猥亵他人行为区分开来,猥亵罪只针对以强制方法猥亵他人的行为,对于非强制性的猥亵他人行为不能视作犯罪。
其次,并非任何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都构成强制猥亵他人罪。猥亵罪对强制猥亵他人罪的构成虽然未规定“情节严重”之要件,但不能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强制猥亵他人行为亦视作为犯罪。
最后,猥亵行为不构成犯罪时,可以依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四条处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猥亵罪与侮辱罪
对象情况不同:猥亵罪一般是以不特定的人为对象;而侮辱罪中的行为,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的目的动机不同:猥亵罪一般是出于闹事取乐、寻求精神刺激;而侮辱罪一般是出于个人恩怨、嫉妒或报复,目的是贬损特定他人的人格和名誉。
二、猥亵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认定猥亵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一)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二)主观要件:故意,通常表现出刺激或者满足行为人或第二者的性欲的倾向,但不具有强行奸淫的目的(对男童和男性的猥亵包括奸淫行为);
(三)客体要件:侵犯了社会对自然人的性羞耻心合法的保护;
(四)客观要件: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他人。
对猥亵行为只有做出了专业的认定之后,才能更好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至于是否构成猥亵罪如何判断,上文中在已经做出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而构成此罪的,具体该怎么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你可以到我们强律网网站进行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强律网郑州律师。